一、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区别及法律风险
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存在多方面区别,法律风险也有所不同:
区别方面:
-主体资格:劳动合同主体一方是用人单位,另一方是劳动者,劳动者需符合劳动年龄等条件;劳务合同主体双方可以是自然人、法人或其他组织,无严格主体限制。
-合同性质:劳动合同确立的是劳动关系,具有人身依附性,劳动者需遵守用人单位规章制度;劳务合同确立的是劳务关系,以提供劳务为内容,双方地位平等。
-报酬支付:劳动合同报酬支付具有规律性,一般按月支付;劳务合同报酬支付方式较为灵活,可按次、按阶段等支付。
法律风险方面:
-对用人单位而言,若将本应签订劳动合同的认定为劳务合同,可能面临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赔偿、补缴社保等风险,还可能在劳动争议中承担不利后果。
-对劳动者而言,若签订劳务合同而非劳动合同,可能无法享受法定的劳动保障待遇,如工伤待遇、失业保险待遇等,自身权益难以得到充分保障。
在实践中,准确区分两者,依法签订合同,可有效防范法律风险。
二、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区别
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存在多方面区别:
一是主体资格不同。劳动合同主体一方是用人单位,另一方是劳动者,用人单位须是依法成立的企业、个体经济组织等;劳务合同主体可以是法人、组织或自然人,双方地位平等。
二是主体性质及关系不同。劳动合同确立的是劳动关系,劳动者是用人单位成员,受用人单位管理,存在隶属关系;劳务合同确立的是劳务关系,双方是平等的民事主体,不存在隶属关系。
三是合同目的不同。劳动合同目的在于提供劳动,实现劳动过程,侧重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人身关系;劳务合同目的是以劳动成果换取报酬,侧重双方的经济关系。
四是适用法律不同。劳动合同主要适用《劳动合同法》等劳动法律法规;劳务合同主要适用《民法典》等民事法律法规。
五是法律责任不同。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需承担较多法定责任,如缴纳社保等;劳务合同中双方责任由合同约定,一般不存在此类法定责任。
三、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赔偿区别
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在赔偿方面存在诸多区别:
1.主体方面:劳动合同主体双方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,具有从属性;劳务合同主体更为灵活,双方是平等的民事主体。
2.赔偿依据:劳动合同基于《劳动合同法》等劳动法律法规。如用人单位违法解除,需支付赔偿金,标准为经济补偿的二倍。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工作年限,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。劳务合同则依据《民法典》等民事法律,按合同约定及过错承担赔偿责任。
3.赔偿项目:劳动合同下有未签合同双倍工资、加班工资、工伤待遇等。劳务合同一般按实际损失赔偿,如劳务提供者因劳务受伤,根据双方过错分担医疗费、误工费等损失。
4.赔偿程序:劳动合同纠纷需先经劳动仲裁前置程序,对仲裁结果不服才可起诉。劳务合同纠纷可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。
总之,两种合同性质不同,赔偿在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,具体适用需依据实际情况判断。
以上是关于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区别及法律风险的相关回答,若对问题还有疑问,可快速咨询律师,华律精选优质律师,三重认证保护,请放心咨询。